二次元漫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二次元漫画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授时历》是什么朝代的谁写的

《授时历》是什么朝代的谁写的

《授时历》是元朝许衡、王询、郭守敬共同编写
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

2,什么是授时历诞生?

创制新天文仪器、建立上都司天台以及进行“四海测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忽必烈做出如此巨大的投入,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求编出一部精确的历法供他颁行全国,以显示他所开创的元朝帝业的稳定和繁荣。编历工作具体负责是王恂和郭守敬两人,王恂擅长数学,故侧重于负责历法推算;郭守敬则主要负责研制新仪器和天象的观测和历法基本数据的校验。制历工作还有两位很重要的顾问,一位是已告老还乡的许衡,一位是后来邀请来的深明历理的杨恭懿。此外还调集了原先在南宋王朝从事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和民间通晓天文历数的人士,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子。这个班子首先认真“遍考自汉以来历书四十余家”,总结以往的历法,接着又以新创制的仪器进行天象实测,重新测定新历法的各种基本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新历,此历取《尚书·尧典》中的“敬授民时”一语,将它定名为《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十一月二十六日甲子日,忽必烈下诏正式颁布《授时历》,并规定从至元十八年(1281)正月一日起在全国实行。 《授时历》是在大量天文实测工作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它废除了以往历法中一些繁琐的运算方法,还创造性地采用一些新的数学运算来完成一些复杂的计算,因此该历法十分精确。例如它所取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此值与格里历(即现行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长度值相同,但却比格里历的颁布(1528年)整整早了300年。 《授时历》的正确性也可从另一方面看出。该历从元初到元末共行用了88年。明朝洪武元年(1368)改颁《大统历》,但一切天文数据和推算方法都沿袭《授时历》,实际上是《授时历》的继续施行,其原因是明初的历算家们认为它当时还相当正确,无法作出改进,因此只有改头换面、换个名字来应付明太祖朱元璋。在整个明代,《大统历》的实行未发现明显的失误,足见《授时历》编订时精度之高。如果把《授时历》和《大统历》看成一种历法,《授时历》从元初到明末,共行用了363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实行最长的历法。 在《授时历》颁行之年,该历法的初稿虽已完成,但许多工作还有待继续进行下去。然而人事倥偬,发生了许多变化:年已70多岁的许衡辛勤工作了4年,生起病来了,退休回家乡了;杨恭懿本来就不想做官,也告辞返归故里,此后再也不肯出仕;王恂因家父亡故回原籍守丧,不幸因哀伤过度竟在47岁英年早逝。于是剩下的大量工作就全落到郭守敬的身上。郭守敬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写成书,四五年中共写就有关《授时历》的专著10多种,计约100卷之多。至元二十三年(1286),郭守敬被任命为太史令,时年他已56岁,他将编纂好的各种著作一一进呈忽必烈。但由于元代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私习天文和历法,私习者甚至收藏有关图书者均要被判罪。因此这些书稿根本不可能出版,而由皇家专门收藏,后来在封建社会频繁的战乱中变得踪影全无。其中只有绝少部分因被收入《元史》、《历志》等书中而得以保存下来,此外只有从明代的《大统历》来了解《授时历》的基本面貌了。

3,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谁?

答复:郭守敬与《授时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精确必须经过实地测验,而要进行测验必须有精密的仪表。因此,他自己动手改造和创制了许多天文仪器。
元代以前,用来测量日月等恒星和行星位置的仪器是浑仪,但它结构复杂,转动不灵活。郭守敬根据自己的观测经验,把浑仪改装成两个简单的装置,叫作“简仪”。简仪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观测结果也比浑仪准确得多。
郭守敬还研制了仰仪,用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月食。他还改革了圭表,创制了景符等仪器。景符与圭表结合使用,可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变化。
有了先进的仪器后,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台(天文台),又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设立观星台,开展实测。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测影点,派出十四个历官。郭守敬亲自经广州到最南边的南海进行测量。
新的司天台在大都修好后,郭守敬把各种最新式的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日夜进行天体观测。
郭守敬等人经过辛勤的工作,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14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302年。

4,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谁? [历史话题]

郭守敬与《授时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精确必须经过实地测验,而要进行测验必须有精密的仪表。因此,他自己动手改造和创制了许多天文仪器。
元代以前,用来测量日月等恒星和行星位置的仪器是浑仪,但它结构复杂,转动不灵活。郭守敬根据自己的观测经验,把浑仪改装成两个简单的装置,叫作“简仪”。简仪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观测结果也比浑仪准确得多。
郭守敬还研制了仰仪,用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月食。他还改革了圭表,创制了景符等仪器。景符与圭表结合使用,可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变化。
有了先进的仪器后,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台(天文台),又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设立观星台,开展实测。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测影点,派出十四个历官。郭守敬亲自经广州到最南边的南海进行测量。
新的司天台在大都修好后,郭守敬把各种最新式的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日夜进行天体观测。
郭守敬等人经过辛勤的工作,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14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302年。

5,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有哪些优点?

《授时历》采用的天文数据是相当精确的。如郭守敬等重新测定的黄赤交角为古度23.9030度,约折合今度23.3334度,与理论推算值的误差仅为1分36秒。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论述黄赤交角逐渐变小的理论时,曾引用郭守敬的测定值,并给予其高度评价。 《授时历》中的推算还使用了郭守敬创立的新数学方法。如“招差法”是利用累次积差求太阳、月亮运行速度的。又如“割圆法”是用来计算积度的,类似球面三角方法求弧长的算法。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历法,代表了元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自颁行后,沿用400多年,是我国流行最长的一部历法。 《授时历》编制不久,即传播到日本、朝鲜,并被采用。《授时历》作为我国历史上一部优秀的、先进的、精确的历法,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占有突出的位置。

6,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有何起源?

元朝统一全国后,当时所用的历法《大明历》已经误差很大,元世祖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于是命人置局改历,开始了我国历法史上的又一次改革。 郭守敬向元世祖列举唐代一行为编《大衍历》而进行全国天文测量的史实,提出为编制新历法,也应该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元世祖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派10多名天文学家到国内各地地点进行了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历史上把这项活动称为“四海测验”。 这次测量获得了高精度的原始测量数据,对《授时历》的编算贡献很大。 经过许衡、郭守敬、王恂等天文学家们艰苦奋斗,精确计算了4年,运用了割圆术来进行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数值之间的换算,以二次内插法解决了由于太阳运行速度不匀造成的历法不准确问题,终于在1280年编成了这部历史上空前精确、空前先进的历法。 元世祖根据古书上“授民以时”的命意,取名为《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创制的最精密的历法。

7,什么是《授时历》?

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历史意义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 按照《授时历》的推断,1299年(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巳时,应有日食,“日食二分有奇”。